本文根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转载自《对话》杂志。 阅读原文。
伪幻觉
请考虑以下陈述。 它们描述了什么? 迷幻药之旅? 梦想?
- 我觉得我可以穿过屏幕到达另一个地方。
- 激光变成整个光扇向四周扫射,然后感觉屏幕开始扩大。
- 我看到了古老的石头建筑……就像一座城堡……我在城堡上方飞行。
实际上,它们是不同的人在电脑上观看 “Ganzflicker”(一种强烈的全屏红黑闪烁,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看到,我们在实验中也使用了这种闪烁)后的报告。 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它就能创造出改变的意识状态,而且不会对大脑产生持久影响。 视觉体验几乎在你开始观看它们时就已开始。
但我们发表在《皮质》(Cortex)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有些人在甘兹闪烁中看到了城堡或分形,有些人却什么也没看到。 我们提出了一套理论,来解释这些个体差异的来源。
就像电脑屏幕一样,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部分(视觉皮层)有一个刷新 “按钮”,帮助它对环境进行采样–快速连续地对世界进行快照。 换句话说,你的大脑以一定的频率收集感官信息。 然而,在你眼中,世界是连续的、动态的,这要归功于你大脑复杂的填空能力。
例如,你的眼睛在视线中心外有一个盲点,但你不会看到到处都是一片漆黑。 您的视觉皮层会根据周围的视觉信息进行推断,使您的整个视野看起来是完整的。 如果正在处理的感官信息是 Ganzflicker,那么它会与你大脑自身的节奏相互作用,从而改变你对所见内容的填充或解释。
众所周知,Ganzflicker 能引起对外部环境中异常感觉信息的体验,这种体验被称为假性幻觉。 “简单 “的体验–比如看到激光或虚幻的颜色–以前被解释为大脑对甘孜闪烁和大脑节律之间的冲突做出的反应。 但有些人是如何看到 “古老的石头城堡 “等复杂的伪幻觉的呢?
心理图像能力
大脑由许多相互影响的不同区域组成,包括 “低级 “感觉区域和对应 “高级 “认知过程的区域。 例如,分辨一条线是垂直的还是水平的被认为是低级的感官过程,而判断一张脸是友好的还是令人讨厌的则是高级的认知过程。 后者更容易解释。
视觉心理想象,或感官信息的心理模拟–“心灵之眼”–就是这些高级认知过程之一。 高层次过程会与低层次过程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大脑对所见事物的解释。 如果有人在 Ganzflicker 中看到简单的伪幻觉,他们的大脑可能会在心眼的帮助下自动将这些信息解释为更有意义或更真实。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是,每个人的想象力都是不同的。 有些人的想象就像眼前的事物一样生动。 一小部分人有 “心灵盲眼”,甚至无法看到朋友或家人的脸。 这种情况被称为 “失象症“,在过去几年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当然,许多人的情况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甘孜闪烁的力量
要描述和比较意象体验非常困难,因为它们是私人的、内在的、主观的事件。 但事实证明,Ganzflicker 可以帮上忙。
我们发现,个人对 Ganzflicker 十分钟体验的描述可以反映其想象能力。 近一半的失象患者在甘兹闪烁中完全看不到任何东西。 另一半人看到的大多是简单的图案,如几何图形或虚幻的颜色。 与具有视觉心理意象的人相比,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有意义的复杂物体,如动物和人脸。 有些人甚至会看到整个伪迷幻环境,如暴风雨的海滩或中世纪城堡。
回到大脑节律的概念上来,看到图像的人可能在视觉皮层中具有天然的低频节律–更接近甘兹闪烁频率–这使他们容易出现假性幻觉。 另一方面,患有幻觉症的人的视觉皮层天生具有较高频率的节奏,这可能会使他们对甘孜闪烁的影响产生缓冲作用。
我们的理论是,Ganzflicker 引发的心理想象和假性幻觉是在利用大脑中的相同过程。 这意味着,Ganzflicker 捕捉到了人们想象中体验的动态投影,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心灵之眼的窗户。
Ganzflicker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工具,可用于了解心理意象的个体差异及其与视觉环境的相互作用。
该实验可以帮助人们相互分享自己的独特体验,最终将主观体验带入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