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的失象症的细微差别

我是否患有象皮病? 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可能非常令人困惑。 了解象皮病是一次自我探索之旅。
分享

目录

我是否患有象皮病?

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可能非常令人困惑。 了解象皮病是一次自我探索之旅。 下面介绍一下我的情况。

我第一次了解到 象皮病 是在几个月前。 我参加了一次催眠治疗,当时我被要求进行想象。 我很沮丧,因为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被要求进行想象了,我告诉医生我做不到。

令我惊讶的是,我并不是她的第一个无法进行视觉化的客户。 她随口告诉我,我可能得了失象症。 这一发现震撼了我的世界。 首先,因为我的 “无法想象 “有了一个真实的名字! 其次,人们能在脑海中描绘出事物,就像真的看到了一样? 我仍然觉得难以置信!

在我对象皮病的调查中,我找到了许多不同的资源,其中最清晰、信息量最大的是 “象皮病网络“(Aphantasia Network),我现在为它撰写文章。 然而,尽管我认为自己对 “象限症 “很清楚,但我还是误解/曲解了三个关键信息。

三件事帮助我理解了失认症

  1. 闭眼与睁眼–起初,我将可视化与闭眼可视化联系起来。 我以为 “幻视 “指的是闭着眼睛想象。 事实上,”幻觉症 “包含了以任何方式–闭眼或睁眼–进行可视化或 “想象 “的行为。
  2. 用眼睛看与用心灵的眼睛看–“看 “的最基本定义是用眼睛感知。 当我了解到人们可以在脑海中 “看到 “他们被要求想象/描绘的东西时,我对此深信不疑。 事实上,”看”(see)一词的定义更为抽象,即用心灵的眼睛去感知 可视化的功能就像一种弱视觉感知。 因此,”用心灵的眼睛看“是一个术语。
  3. 视觉化与记忆–我以为与记忆相关的视觉图像不属于幻觉症的范畴。 为什么? 因为我无法理解,我有时在白纸上用铅笔勾勒出的一闪而过、极其模糊、颗粒状、薄纱状、勉强存在、没有色彩、轻描淡写的非立体图像,实际上就是视觉化。 即便如此,这也只与结构等非常抽象的事物有关(比如我儿时的家)。 从不露脸 动物和植物等生物则很少见。 想象海滩还是彩虹? 算了吧!

VVIQ 测试反思

VVIQ 是一种自我报告式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视觉图像的清晰度和生动性,或您的视觉能力。 当我第一次参加VVIQ(视觉形象生动性测验)时,我在所有问题上的得分都是 “1”,因此,我被认为 “可能患有幻觉症”。

VVIQ 由 4 个场景组成,每个场景有 4 个问题。 评分标准如下

  1. 完全没有图像,我只 “知道 “我在想这个物体
  2. 形象模糊不清
  3. 适度逼真和生动
  4. 真实、合理、生动
  5. 完美逼真,栩栩如生

起初,我以为我的感知是勉为其难的:我只 “知道 “我在想对象

在与我的大女儿进行了多次(许多次)谈话之后–她一直在质疑我对 “看到 “和 “字面意思 “这两个词的使用–让我重新思考了我的整个观点。

此后,我重新参加了 VVIQ 考试,并在下文中提供了一些经验反思。

情景 1–朋友或亲戚:VVIQ 的第一个部分要求受试者 “想一想某个亲戚或朋友”。 没办法。 本部分所有 4 个问题均得 1 分。

情景 2–日出:第二部分开始时,要求学员 “想象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 我想起了在山寨的一个清晨,我早早地起床去感受日出(利用记忆联想尝试想象)。 我在一纳秒内感知到了画面。 转瞬即逝。 勉强存在,然后消失。 我慷慨地给自己打了 2 分–形象暗淡、模糊。 也许,除了 “生动性 “之外,未来的心理测量学还将测量意象的其他方面,如意象的持续时间、准确性和自主控制程度。 其余 3 道题我每题都得了 1 分,因为它们都建立在前一道题所获得的想象之上。

情景 3–店面:第三部分要求学员 “想一想你常去的一家商店的门面”。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烹饪。 摘要 也许我在这部分会有些收获。 第一个问题是让你想象一下街对面的商店。 关键在于街对面。 我做不到。 我得了 1 分。 问题二和问题三涉及颜色、形状和细节。 两次都得了 1 分。 我犹豫着该如何回答第四个问题。 “您进入商店,走到柜台前。柜台服务员为您服务。钱币易手”。 虽然转瞬即逝,而且极其朦胧(见上文 C.中费力的描述-😏),但我还是给自己打了 2 分,因为我可以大致感知到柜台的存在,但除此之外一无所获。

情景 4 – 乡村景色: 最后一部分要求 “想一想有树木、山脉和湖泊的乡村场景”。 哦,哦 这可不好玩 问题一要求描绘风景的轮廓。 “轮廓 “一词在这里很关键。 再次回忆起那间小屋,我有点能想象出周围风景的轮廓了。 转瞬即逝,然后消失。 得分为 2 分 –形象模糊不清。 接下来的两个问题又与颜色和形状有关。 两次都得了 1 分。 最后一个问题的开头是 “一阵大风吹来……”。 在我读完整个问题之前,我就知道我被淘汰了。 得分 1。

最后,我点击了(重新)计算结果的按钮。 这并不奇怪–我很可能有幻觉症。

定义幻觉症和幻视症

幻觉症一词仍在分类中。 该领域的一些专业人士将 “幻视 “归类为完全缺乏视觉意象,而另一些人则将 “幻视 “归类为从完全缺乏到低级意象能力的一个范围。 能描绘出模糊而短暂的图像的能力被称作意象 减退症,在整个意象光谱中处于低端。 光谱的高端部分被称为高象素血症。 因此,整个研究领域才如此重要。 更好的研究。 更好地理解。 更好的工具 更好的战略。

以下是泽曼等人在《没有图像的生命–先天性象皮病》一书中提出的象皮病的原始定义。 没有成像的生活–先天性象皮病 .

φαντασία,phantasia,是希腊古典术语,亚里士多德将其定义为 “将幻象[image or mental representation] 呈现给我们的能力”(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22 年)。 我们建议使用 “aphantasia “一词来指自主意象减少或消失的情况。 以前在相关语境中使用过的术语包括 “缺陷再现”(Botez, Olivier, Vezina, Botez, & Kaufman, 1985)和 “视觉不可逆”(Nielsen, 1946)。

泽曼等人

文献中使用的 “幻觉症 “定义

在这里,您还可以找到其他在幻觉症研究中使用的定义示例。

 

作者(年份)

Aphantasia 的定义

1.

格林伯格与诺顿(2014 年)

先天性视觉形象完全缺失

2.

泽曼等人(2015)

自主想象减少或消失

3.

基奥和皮尔森(2018 年)

无法在脑海中形成视觉图像

4.

福尔福德等人(2018)

终生缺乏可视化

5.

雅各布斯等人(2018)

先天性无法体验自愿的心理想象

6.

培生(2019)

缺乏自主形成心理图像的能力

7.

米尔顿等人(2020 年)

终生缺乏视觉形象

8.

泽曼等人(2020 年)

终生无心

9.

道斯等人(2020 年)

缺乏自主生成的内部视觉表征

10

贝恩布里奇等人(2020 年)

无法创造自愿的视觉心理图像

11.

Nanay (2021)

无意识意象

12.

基奥和皮尔逊(2021 年)

视觉障碍

我是否患有幻觉症?

那么,我到底有没有幻视? 通过这次重新审视 “幻觉 “的含义及其各种细微差别,我学到了什么?

我更认同 “幻觉症”(而不是 “幻觉减退症”),因为哪怕是最基本的图像,也会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仅仅是重新参加 VVIQ 考试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不得不再次尝试描绘/想象/想象某些场景和细节,这引发了我对我的失象症的挫败感。

我无法(现在也无法)想象,大多数人都能在脑海中描绘图像,对他们来说,根据细节的不同,就像看到了一幅真实的画。 我以为 “看到“这个词–在他们描述自己的视觉体验时–是指他们真的能看到 图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想象。 不是字面意思。 不过,我听说对于超象限症患者来说,这种体验就是–就像真的看到了一样

最后,我更能体会到,理解幻视和一个人的视觉能力是非常主观的,这取决于一个人如何解释术语、VVIQ 问题、使用的白话等,以及一个人如何认同自己的个人能力和经验。

Marks, D. F. (2014). Vividness of visual imagery questionnaire [Data set]. PsycTESTS Dataset. doi:10.1037/t05959-000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率先发表评论